| 本公司主要业务:济宁商标注册-济宁代理计账-济宁公司注册-济宁会计代理-济宁商标查询 |
![]() |
![]() |
|
||
从注册申请到维权亮剑,新规与案例如何护航品牌价值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5/10/23 9:53:40 浏览量: 在电商渗透率持续提升、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商标作为企业核心知识产权的价值愈发凸显。从一枚商标的申请注册,到代理机构的专业服务,再到侵权行为的精准打击与权益维护,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品牌的生存与发展。2024-2025 年以来,随着《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公开征求意见与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典型案例的公布,商标领域的制度完善与执法实践正形成合力,为市场主体构建起更坚实的品牌保护屏障。 注册申请:品牌保护的 "第一粒纽扣"商标注册是品牌权益获得法律保护的基础前提,然而在实践中,"申请难"" 踩坑多 " 仍是许多市场主体面临的现实挑战。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商标注册申请量虽保持高位运行,但驳回率仍维持在 23% 左右,其中因与在先权利冲突、缺乏显著特征等问题导致的驳回占比超七成。 商标申请的合规性把控至关重要。安徽省芜湖市市场监管局查处的仿冒 "米稀" 商标案中,当事人将江中食疗已注册的 "米稀" 商标作为商品名称使用,累计生产涉案产品 7270 罐,最终被依法没收产品并处罚款。该案警示企业,商标申请需提前开展全面的权利检索,避免将他人已注册商标作为商品名称或包装核心元素使用。而在 "红叶" 商标与企业字号的纠纷中,市场监管部门明确指出,市场主体申请登记企业名称时应避让在先注册商标,擅自将他人注册商标作为字号使用误导公众的,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2025 年 10 月公布的《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强化了注册阶段的规范引导,明确将 "诚实信用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写入法条,要求申请注册商标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与他人在先合法权利冲突。这一修订回应了实践中常见的恶意抢注、囤积商标等乱象。重庆市荣昌区市场监管局此前查处的案例中,某商标代理机构协助 6 个申请人恶意注册商标,相关当事人均受到行政处罚,彰显了对商标申请环节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科学的申请策略同样关键。知识产权专家建议,企业应采用 "核心类别全覆盖、关联类别早布局" 的策略,例如餐饮企业不仅需注册第 43 类餐饮服务商标,还应提前布局第 35 类广告宣传、第 29 类食品原料等关联类别。同时,针对商标申请中的驳回、异议等程序,应及时借助专业力量主张权利,避免错失维权时机。 代理服务:规范发展中守护申请质量商标代理机构作为连接企业与知识产权行政部门的桥梁,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商标注册的效率与质量。近年来,我国商标代理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但虚假宣传、恶意代理等乱象也时有发生,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 "顽疾"。 2025 年 10 月,广西防城港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的商标代理 "蓝天" 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排查了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不履行代理职责、网络虚假代理、无资质代理及伪造法律文件等。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向代理机构普及《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等法规,实现了 "执法一次、普法一次" 的监管效果。这类专项行动并非个例,2024 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已累计查处商标代理违法案件 1200 余件,较上年增长 18%。 实践中,部分代理机构的违法操作不仅侵害企业权益,更扰乱市场秩序。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显示,被告人赵某通过向申请人邮寄伪造的商标初步审定公告骗取到付邮费,涉案金额达 28 万余元,最终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4 年 6 个月。而一些代理机构协助申请人实施恶意抢注、囤积商标的行为,更直接影响了商标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规范代理服务,《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商标代理机构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代理恶意注册申请,对违反规定的机构设定了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措施。在此背景下,企业选择代理机构时需更加审慎。业内人士提示,合法合规的代理机构应具备明确的经营范围、固定的经营场所,能提供规范的服务合同,且不会作出 "百分百注册成功"" 加急办理 " 等不实承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部分正规代理机构已开始运用智能检索系统、流程可视化平台等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质量。这些技术应用不仅能提高商标检索的精准度,还能让企业实时掌握申请进度,有效降低沟通成本与信息不对称风险。 侵权乱象:多维场景下的品牌威胁商标侵权行为正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链条化的新特征,从传统的线下制假售假延伸至线上引流、跨境流通、服务场景等多个维度,给品牌保护带来严峻挑战。2024 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全年受理的品牌侵权投诉占比达 38.7%,其中直播电商、跨境购物等新兴领域的侵权投诉同比增幅均超 28%。 传统制造业仍是商标侵权的高发领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查处的李某等人侵犯 "南孚" 商标案中,当事人自 2017 年至 2024 年持续销售假冒电池,累计购入货值 248 万余元,销售货值 139 万余元,最终案件因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制假窝点被成功捣毁。而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厅开展的专项行动中,一举捣毁 27 个制售假冒 "HERMÈS""CHANEL" 等品牌鞋类的窝点,查获侵权产品 2.1 万双,涉案金额达 2.16 亿元,54 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服务行业的 "傍名牌" 行为同样值得警惕。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在网络巡查中发现,15 家婚车租赁公司将普通汽车改装后使用 "劳斯莱斯" 商标提供婚庆服务,这些车辆与劳斯莱斯品牌无任何关联,却通过短视频宣传误导消费者,最终相关企业被罚款共计 71 万余元。吉林省吉林市的 "城市英雄" 商标侵权案中,当事人以自身字号 "成市英雄" 为借口,在电玩城内张贴与注册商标完全相同的字样,因构成 "搭便车" 式侵权被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 相关文章 |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117号